欢迎您登录承德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 服务热线:0314-2155056/2155089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推荐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表

推荐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表

时间:2020-12-14 16:17:44   浏览量:3714  字号选择: 分享到: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丰宁满族自治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丰宁满族自治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5年11月,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调查走访,宣传发动,凝聚共识,在自愿的基础上,共吸纳了12家区域内运作较好、产业规模较大、与农民联系紧密、服务能力强的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各成员社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创立以来,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为成员社服务的办社宗旨,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加强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内部管理,强化为农服务,促进了我县经济发展。

       一是理性选择。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会形态加速转型,对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广阔的农村市场发挥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组织、服务、网络、人才优势,提升农村企业整体社会形象才有出路。

       二是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提供种养殖、销售服务的过程中,组织成员社学习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相关职责,学习国家对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上提高成员社的认识和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

       三是搞好技术指导。聘请专家授课,定期组织培训,开发、盘活、经营资产,增强成员社的带动能力。

       四是建立农产品展示和电子交易中心。在电商平台统一采集、发布、推介农产品信息等,为成员社提供生产、流通和市场信息服务,提高成员社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是扶贫解难,助农增收。“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目前累计投入担保金5815万元,担保贷款金额3.03亿元。建立利益联合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14户,每户分红1800-3000元。随着农产品购销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成员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

       六是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确保销售渠道畅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产品销售中严把商品质量关,讲求商业信誉,以诚待人,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打基础,搭平台,转观念,增服务,一体经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借力发展。自2015年成立以来,按照“改造自我,服务三农”的总要求,谋篇布局,吸收借鉴先进经验,跳出局外想问题,充分发挥上联政府,下联农民的优势,以形象感染力、经济承载力、网络资源融合力、合作兴业原动力推动供销农民合作社组织、管理、经营、服务、金融创新,不断壮大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经济基础,提高反哺农业引领发展的实力,努力形成商贸物流中心、合作组织引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在广阔的农村,发挥出了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体制优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跃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宽城镇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宽城镇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宽城镇供销合作社发起,由宽城满族自治县旺利板栗专业合作社、宽城满族自治县花海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宽城联丰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共有成员大户104个,出资额346.045万元,板栗、苹果、山楂、核桃、山杏等产业资源面积6.83万亩,养蜂 1500余箱,年产农副产品量 4350 吨,辐射2两镇, 47 个行政村,带动 2.13万户。平均每年为农民销售板栗、核桃、苹果、山楂、杏仁、大枣、蜂蜜等农产品3480余吨,销售额3140万元,助农增收298万余元。旺利板栗专业社由于管理规范、效益明显,助农增收成果显著,2017年就第一批进入了全市示范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先进行列,成为是引领当地农民进市场的产业龙头。主要先进事迹:

       一、依托供销合作社优势促进了产业联合。宽城镇供销合作社坐落于宽城镇,辐射2镇,47个行政村,59000多口人,境内有板栗、苹果、蜂蜜、核桃、杏仁、山楂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地处城乡结合部,受县城市场消费影响,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市场好了,萝卜快了不洗泥,多家竞价抢购。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商家无人问津,农民竞相降价倾销。为了提升竞争力,产区农民自发组建了许多专业社,但由于资源少、规模小、竞争力差,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017年,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宽城镇供销合作社在领办的旺利板栗专业合作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联合农民自办的养蜂专业社和板栗专业社,创办了宽城镇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统一服务、分户生产、分级管理、联合销售的原则,以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门市部为窗口,统一品牌,合作经营,有效的吸引了西北和南方客户,当年销售额突破3500余万元,成员社的产品都卖上了好价钱。

      二、 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为促进专业社的规范管理,提高经营水平,联合社建立以后,按照“两社融合、社农一体”的原则,汲取供销合作社的管理经验,依据合作社法,规范了成员社管理制度和财务手续,建立完善了服务机制和产品质量追踪是制度,并在根据客户要求制定了合作社的生产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将成员社的产品做成小包装,开发礼品市场,从而破解了专业社的产品只能应季营销,不敢存货的难题。几年来,以礼品小包装方式销售板栗120余吨、杏仁   28吨、花椒1200公斤,蘑菇1.5吨、蜂蜜 5.3吨。不仅将入社成员的主导产品全部卖上了好价钱,而且过去烂在山上的野生资源也卖上了好价钱。

       三、开发产品销售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入社成员的经济效益,联合社针对市场竞争激烈,板栗、苹果、蜂蜜等估产蟾皮,销售市场萎缩,价格忽高忽低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深圳、上海等建立了业务联系,有效的开拓了南方市场;通过参加海南冬展会、廊坊农产会,巩固了传统客户;通过引进资金、引进项目联合社建设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破解了板栗、水果经营只能应季卖鲜品的难题。2018年,由于全国性板栗降价,在所有经销户都关门停收的情况下,该联合社连夜加班,敞开收购,把积压在农民手中的100多吨板栗都卖了出去。一系列措施,使这个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联合社成为极具竞争优势的产业联合体。几年来,累计为农民销售板栗2890余吨、苹果1970吨,山楂2.48万吨,杏仁1650余吨,蘑菇8.5吨,蜂蜜322吨,平均年实现销售额 3140万元,累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滦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14年12月由滦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牵头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滦平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并以此为基础,于2015年7月率先在全市试点农村合作金融,探索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担保,银行贷款为基础,联合社组织为依托,农户参与为目标,保险兜底为保障的“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通过与县农行、人保财险合作,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存入农行,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授信,按1:10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到目前,已筹集农户贷款风险保证金2602万元,其中政府注资2500万元,累计向农民社员提供担保贷款1.97亿元,贷款余额5600万元,涉及农户3053户,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93户,贫困户贷款2703万元,代偿款为812.6 万元(其中菇农贷579.4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以联合社组织为载体,搭建“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联合社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由县政府批准,于2014年12月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第一家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构建“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提供了有效载体。一是我们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为依据,结合滦平实际,县政府研究出台了《滦平县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滦平县“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管理办法》两个政策性指导文件,明确了联合社代表政府在农村开展“政银企户保”合作金融扶贫业务的主体地位。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法》为指导,建立了县级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明确社员代表大会是联合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最高的决策权。六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研究完善章程,制定各项制度,明确法人地位,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为联合社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证。三是按照“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承保贷款,保险兜底保障”的要求,探索建立了“政府、农行、联合社、农户、 保险 “五位一体、多方合作、协调联动、融合发展的“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通过“政府注资、供销社筹资、社员参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资金池”,设立“缓冲金”,农行按补偿基金1:10比例放大贷款授信规模,为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15万元惠农贷款,保险公司针对农户贷款设置险种,为农户贷款提供兜底保障,实现“强资本”与“弱群体”有效对接,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落实。四是坚持以服务农民为第一要务,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第一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在县一级打造“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在乡一级建立供销金融服务部,在村一级建设供销金融超市,形成了上下贯通,一体化运营的县、乡、村三级供销金融服务网络,为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家庭生活消费的单户社员以及从事加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县社主任任主席、农行行长任副主席,主管行长任主任,联合社总经理任副主任,客户经理为成员的“政银企户保”联席会议组织架构,共同研究解决在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联席会议纪要方式规范平台运行程序,督促落实规章制度,推动平台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推动平台健康平稳运行。控金融风险是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安全运行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在探索建立“双审双保”制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立了控制风险“防火墙”,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把好金融服务各道关口。在风险控制上,一是建立叫停机制。当贷款不良率超过3%、保险赔付率超过220%时,叫停贷款业务,搞好风险排查,启动债务清收,化解代偿风险,待风险化解后再恢复办理新业务。二是建立追偿机制。严格落实谁调查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平台业务人员和农行信贷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从责任清收、联合清收、保险理赔、法律追偿等每一道关卡、每一道程序,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建立分担机制。当单笔贷款发生损失时,在贷后追偿无果的情况下,农行启动代偿机制,由联合社和保险公司按20%和80%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待逾期贷款处理完毕后,再按2:8比例核销代偿贷款。在贷款审批上,一是严把贷前调查关。严格执行联合社初审、银行复审的“双审”调查制度。联合社负责对贷款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初审合格后向农行推荐;农行根据推荐情况再进行实地审查,复审合格后由进入审批环节。二是严把贷中审批关。坚持贷审会联审制度,在客户经理对贷款社员实地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联审会议,由联合社前台业务经理逐一介绍贷款社员家庭情况、经营情况、收支情况和信用情况后,由农行对贷款社员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再审核,确定贷款对象。三是严把贷后管理关。强化对借款人资金使用的监管,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全面掌握贷款社员的经营状况,严防贷后失联、失控、贷款跑路等现象发生,有效地保证了平台安全运行。在优惠政策落实上,一是严格落实贫困户优先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只要是持有县扶贫办颁发的《扶贫手册》的社员申请贷款,优先调查,优先评审,优先贷款,精准目标,精准发力,精准支持。二是严格落实贴息政策。只要建档立卡贫困户,持有银行出具的还款凭证,由县扶贫办给予审核,符合条件的给予5%贴息,与贫困户联系比较紧密,带动能力比较强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3%贴息,有效地解决了融资成本高,融资贵的难题。三是严格联合社担保服务费减免政策。经过县扶贫办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证明材料,在获得惠农贷款的同时,联合社给予1.176%的担保服务费的减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融资过程中以最少的成本获得做大的收益。

       三、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动力,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担保模式是实现“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平台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创新了两种模式。一是“多户联保”模式,该模式是同一个成员社3名社员或从事同类产业经营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自愿联合,组成一个贷款联保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联保、联合社担保、借款人连带责任反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担保方式具有运行成本低、贷款风险小、受农民欢迎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营主体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增收。二是“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是依托兴春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构建的“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保险”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公司与农民合作社及农户通过”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担保贷款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销对接,实现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推动了”“政银企户保”供销金融扶贫平台、公司、农民合作社及农民社员在利益上的深度融合。农户通过承租大棚实现增收,公司通过出租大棚使资产提前“变现“,回笼资金后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推动了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促进了产业链末梢的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带动了产业链条上的农民致富,放大了合作金融服务的效果,推动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金凤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金凤,女,中共党员,1965年3月出生,大专学历,政工师,现任承德县下板城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在供销系统工作以来,积极进取,踏实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下板城供销社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一、坚持政治立场,始终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该同志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供销事业,扎根基层,谦虚务实。该同志先后做过营业员、业务员、财务物价员、统计员、现金出纳等职务。三十多年如一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业务精,能力强,服从组织,团结同志,多次被县社和镇党委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县社和镇党委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升供销社的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功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健康发展,综合业绩稳步增长。

       二、强化企业管理,全力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在担任下板城社主任后,身肩使命,责任重大,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努力学习政治、经济、管理等知识,系统学习上级各种文件资料,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业务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政治上、理论上武装自己,从业务上、实践上磨砺自己,提升自身的领导指挥水平、领导艺术能力、企业管理水平。

       (二)不忘本职,抓好经营,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服务新格局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服务“三农”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全力保障城乡商品需求及农资供应。下板城社网点健全,商品繁多,集食品批发、零售、五金、百货、化肥、农资、食品加工、废品回收等于一体,坚持顾客至上、信誉第一、质量上乘、价格低廉,使“二门市部”在整个县城及周边乡镇始终保持着“老字号”地位,年均销售化肥500吨,各种食品、工业品销售800万元。

       (三)着手实际,规范管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一是改善店容店貌,带领全店员工全面整治购物环境,大大提升了店面形象。二是美化大院环境。带动职工一起清理院落杂草丛生、多年沉积废料、石头等杂物。三是改造老旧设备。因自来水管道、用电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该同志积极争取资金,及时进行了修缮整改,杜绝了隐患,保障了安全。四是着力解决冬季取暖问题。20多年里,一直是人工烧锅炉,锅炉小、带动慢,加之锅炉暖气管道老化,每逢冬季,职工挨冷受冻成了老大难问题。为了改善职工上班环境,该同志积果断决策,极响应环保号召,废弃老锅炉,在各门店组、办公室全部安装空调设施。既彻底解决了暖气不热、职工受冻的历史遗留问题,节约了取暖成本,也减少了烟尘排放,为全县燃煤锅炉取缔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提高政治站位,全力做好企业社会稳定工作。一是根据中心社经营状况,解决社会再就业人员26人。及时有效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与职工零距离沟通,耐心开导,劝解来访群众,把一些信访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未出现集体上访事件,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增创企业收入。随着职工承包门店自主经营状况不断好转,通过与承包职工积极沟通,适当提高承包金额,为企业增加收入。三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及时购置更新消防灭火器,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四是建立健全昼夜值班值守制度。由年轻男职工轮流值班,按时填写值班记录,遇有紧急情况及时汇报,切实提高了社里的安全防卫力度。

       三、牢记宗旨,抓好党建党务工作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同志们的真正本色,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加强爱国主义学习教育,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还亲自为多名党员下载“学习强国”,专门建立党员微信学习群,线上组织学习,线下组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党性修养。

       四、倾心奉献,做好抗疫防控工作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也同样牵动着供销人的心。该同志积极组织发动党员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捐献口罩、手套、喷雾器、塑料桶、84消毒液、肥皂等商品。针对疫情期间物资流通受限等问题,发动一切力量,想方设法补充货源,专项购进春耕物资达10万元,保障了当地物资供应。疫情期间,下板城社7个食品零售批发超市网点严格照市、县防疫部门规定要求,做好防疫消杀工作,坚持全天延时营业,努力做到了货源充足、满足供应、价格稳定,坚决杜绝趁机涨价、牟取暴利现象发生,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张建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张建新同志1985年4月参加工作,担任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供销合作社办公室秘书、统计职务,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月担任峪耳崖供销合作社副主任;1993年4月至1996年6月,担任宽城满族自治县亮甲台供销合作社主任,1994年同时兼任亮甲台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职务;1996年7月至今,担任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供销合作社主任职务。

       勇于担当:张建新同志所在的板城供销合作社坐落于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全镇17个行政村全县有名的工业重镇,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在矿上打工,整个农村处于农业发展难、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的尴尬境地。面对许多承包地常年荒芜,果品质量下降,农民增收无望的形势。张建新同志在县社的大力支持下,带领供销社干部职工勇敢地担起引领农民进市场的重任。他本人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学习后,针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一些山地由于土质瘠薄,无法还林,许多农户因退耕而返贫,复耕屡禁不止的问题,经过反复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指导下,与县社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了仿野生黄芩技术,在黄芩面积由几百亩增加到上万亩的基础上,大胆的创办了宽城满族自治县热河黄芩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合作社为依托、大专院校与制药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连续5年的努力,黄芩产业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64个行政村,入社成员达255户,带动农民1200多户,为全县黄芩种植生产提供优质种子3200公斤、种苗15640余株,组织种植黄芩14800多亩,收购黄芩470余吨,收购金额846万多元,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黄芩GAP基地,5个省级标准化药材生产示范基地,1个标准化中药材产地加工厂,黄芩专业合作社也进入了国家级示范社的先进行列,黄芩产业从无到有,被列入全县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之一,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为有效解决由于缺乏劳动力管理,传统的板栗、山楂产业连年萎缩,板栗、山楂等主导农业产业销售难的问题,组织生产大户,由供销合作社发起组建了板城板栗专业合作社和山楂专业合作社,并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板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织本镇范围728个大户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成立了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建成60吨果品保鲜库,建立了30000亩板栗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山楂绿色生产基地,在对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专业培训,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在深圳、上海、天津、青海、安徽等地打开了板栗、山楂销售市场,平均每年销售板栗440吨以上,占社会产量的84.6%,销售山楂680吨以上,占社会产量的85%以上,农民群众都高兴的说“供销社不减当年勇,是咱们的主心骨”。

       敢于创新: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张建新的绝招就是创新。为了密切与农民关系,针对农民群众渴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在全县建立了第一个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每年聘请专家举办三次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340多名;为了使农民融入到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他以吃螃蟹的精神,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农产品网站(宽城农产品网站),并与安国永信药材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每年通过线上订单、线下交易的方式销售板栗、药材、山楂等农产品600多万元;为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他大胆打破传统观念,引入社会资本,利用供销合作社的闲置土地,在板城镇建成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超市,不仅增加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全面提升了当地的消费水平;

       为了确保资产增值,他先后筹集资金170多万元,对中心社和三个分社的6345平方民的临街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全社所有经营设施焕然一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市场不稳定因素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保持了企业效益稳定增长,连年在系统综合考评中获得优胜奖。

       勤于为民。张建新同志参加供销社工作30多年来,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带着感情做事,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他决策供销社找工作的先决条件。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需求的需要,他在全县创办了第一个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第一个庄家医院、第一个村综合服务社,服务范围由传统的经营性服务延伸到代理性服务、公益性服务,经营服务总面积达4745平方米,服务内容由常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再生资源收购,增加到测土施肥、庄稼医院、生产资料、家用电器修理、肉食加工、超市、电子商务、快递存取、门窗加工、广告制作、信用金融、汽车修理、汽车美容、饭店等,形成了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体系。为解决农民外出打工,谁来种地问题,采用订单式服务方式,托管土地和果园1610亩,并跨乡镇参与了1350亩的土地整理项目,以全托管方式跨乡镇托管药材基地面积200亩。当地农民在农业上出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供销合作社。

       在张建新同志的带领下,板城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成果已逐渐转化成推进发展的经济实力,目前,该社已建成1个2000平米以上大型超市,4个50-20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5个标准化农资超市,1个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中心,2个中药材产地加工厂、3个占社会产量的85%以上专业合作社。化肥、农药、种子销售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成为当地农民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经济组织,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

 

王学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学武,男, 1970年3月出生。1988年3月,他光荣地成为了平泉县供销合作社的一员,从普通的营业员,一步一步成长,历任基层供销社出纳、统计、主管会计、主任、公司副经理、县社机关办公室秘书、系统统计、财务科会计等职,现任平泉市供销合作社资产运营管理中心会计。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献给了供销社事业,供销社也见证着他三十多年的不断成长。昔日未及冠礼的少年已年过半百,但热爱供销社事业的一颗初心未改,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一、认真、较真的“先进工作者”

       参加工作伊始,王学武被分配到平房供销社,成为了一名基层的营业员。由于单位离家太远,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无法当天来回,他干脆住在单位,利用早晚加班工作。每天在天边刚刚泛白,周围的人家还沉浸在梦乡中时,王学武已悄悄起床,开始为门市补货了:烟酒茶糖、针头线脑、衣服鞋帽、锄镰镐杖、化肥农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库房往门市盐仓挑运散食盐时,沉重的担子常常压得单薄的他摇摇晃晃,一天就是一千多斤。就在一次次的往返中,门市柜台渐渐充盈了。放下挑货担子的王学武顾不得休息,又将门市打扫得干干净净。当整个乡村被晨曦唤醒时,他已站在柜台后从容营业,接待早起光顾的顾客。那个时候信息传达不便,每当有商品上新、收购农产品价格有变动等消息时,往往还得靠人们口口相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学武请村里的木匠师傅制作了一块小黑板挂在门市外,每每有新品到货,或者收购中药、羊毛等农副产品价格有波动,他便第一时间誊写出来,公示给远近乡邻。周到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群众慕名而来,参加工作当年,王学武所在门市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这也使他在入职当年便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面对领导、同事和顾客的赞扬,他也只是开玩笑地说:“年轻多干点儿总有收获,至少我粉笔字比以前大有进步了。”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参加工作一年半后,王学武被调离了销售岗位,成为了平房供销社的一名出纳兼统计员。当时各乡镇供销社距离开户银行都比较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兄弟单位的通行做法是:出纳们每隔三四天跑一次银行,将几天的销货款一次存入,这样可以极大节省人力。平房供销社距离开户银行更远,完全可以按照兄弟单位的做法开展出纳工作,但是王学武发现,这种做法虽节省人力,却会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额外支出。于是他坚持每天骑自行车往返30余公里跑一次开户行,做到现金勤存勤取勤还贷,这样算下来,每年光利息一项就可以为单位节省2000多元,相当于当时全社职工一个月的工资。这种“较真”的品格使王学武备受领导青睐和同事的好评,也一直陪伴了他整个职业生涯。在县社系统做统计工作时,较真的他决不允许汇总数据有异常就将就着报上去,一定坚持找出问题的原因,逐一找填报单位核实、确认。直至确认数据准确,真实可靠,符合逻辑关系方才罢休。由于工作突出,被省供销社评为“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2009年度统计工作先进个人”。

       二、“手勤”“腿勤”的材料撰写者

       1995年9月,王学武被调到县社机关办公室,任办公室秘书,负责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当时电脑尚未普及,文字材料全靠手写,碰到急活儿时,常常通宵加班,有困意就抽支烟提提神,实在困得厉害就在办公室和衣而卧,写完初稿还要反复斟酌、修改,保证成稿在领导上班前送到办公桌上,一宿下来手边的烟灰缸常常要积满两三次。除了领导要用的文字材料,写系统简报也是王学武的强项,在办公室的两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每个公司、基层社,通过实际调研采访,将基层的创新性做法、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以《平泉供销简报》形式总结呈现,既宣传了平泉供销社的业绩,展示了供销系统的形象,又鼓舞了全系统职工干劲儿。所编写的简报信息多次被县市级报刊采纳。

       三、“脑子活、办法多”的酒店管理者

       1997年8月,王学武调任供销社下属企业——聚宾楼饭店副经理一职。当时,餐饮业竞争十分激烈,王学武意识到,要想提高酒店效益,首要任务是提高销售收入。为此,他独辟蹊径,跑印刷厂印制了专用凭证,在公证处监督下开展了全县餐饮业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奖用餐活动。每月给予抽中日当天就餐顾客同等消费金额奖励。活动次月饭店销售额就提升了近2万元,效果明显。表面看企业每月多支出奖励成本3千元左右,但是在餐饮业45%以上的利润面前已显微不足道。仅此一项,每月便为企业增加利润5千多元。

       在任职前,聚宾楼存在着虚假成本进入企业的重大隐患:当企业购进原材料没钱给付时,采买员就让供货方掐着单子,有的单据供货方竟掐了三四年,当企业有钱给付时,供货方再向企业结账,期间财务部根本无法及时掌握实际成本,造成过后虚假成本进入企业的重大隐患。面对这一问题,王学武开创性地设计出了“原材料购进三联单法”。通过填写三联单,使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原材料成本情况,堵塞了这一困扰企业多年的管理漏洞,据测算,每年至少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当时县社的财务科长杨芳  直夸他“脑子活、办法多”。

       四、“找不出后账”的财务工作者

       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济业务的核心,在企业运营中所占份量要远远高于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财务工作者往往是单位内外争相“结交”的对象。在供销社系统的三十三年,王学武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财务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也使得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王学武始终秉持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在他看来,要想做好财务监督,首先必须自身干净,坚决不贪占国家集体一分钱!在他参与全县企业改制时,他负责清算工作的有十多个企业,合规合理的,他就认真清算;不合理的即使托关系说情给好处也绝不予办理。为此,他没少得罪人,但也正是因为他坚守底线,照章办事,大家又都对他心服口服。从初接触财务工作至今,他所负责的财务工作从未出现过差错,而由他经手的转制企业清算工作更是账目明晰,有据可查,从未造成因自身问题“找后账”的情况出现。历届领导都夸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而他却说:谁都不能占公家一分钱,我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好该做的事而已。

       五、嗅觉敏锐,敢于直谏的献策者

       从事财务工作久了,王学武锻炼出了敏锐的投资嗅觉。2008年,县社领导打算在某镇供销社门面的基础上加盖二层,以增加营业面积。身兼该镇供销社主任的王学武得知镇政府正在筹备建设商业一条街,敏锐的嗅觉加上细致的分析,王学武断定:此事不可为。为了说服领导,他通过深入调查,取得了政府建设商业街的方案并向上反馈,以此证明商业用房市场有了变化,此时不宜盲目投资。领导经过认真考虑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取消了工程建设。事后正如王学武所料,该镇新建了大量的商业用房,他的及时反馈为集体挽回了20余万元的投资损失。

       六、周密计划,高效工作的领导者

       2006年10月,县社整合相关职能,成立了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王学武成为中心的会计,同时兼任着系统统计、机关出纳、杨树岭供销社主任、洼子店供销社主任。所在的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他设计了严密的工作计划:月初做月工作计划,周末做下周工作计划,晚上下班前做明日的工作计划。每晚规划好明天需要办的事情,一趟出去办好计划好的事情,避免重复跑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每当接到一项工作,他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前完成,用多出来的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任务。他的工作方法对身边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却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一只慢鸟,比别人先飞了一步而已。

       七、觉悟高,作风硬的志愿者

       在聚宾楼饭店任职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按照惯例,王学武每月可以领到工资一千元。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平泉,每月一千元称得上“高薪”了,但考虑到职工工资还比较低,企业又是艰难时期,他在到任之初就主动自降工资300元,使工资水平接近班组长工资。一下子拉近了和职工的心理距离,职工各个斗志高昂,共同伴随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投入到抗疫斗争当中去。王学武虽不是医护人员,也并未入党,但自愿和党员一道,为抗击疫情积极奔走,捐款捐物。在他看来,钱多钱少,够花就好,我们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还有许许多多比我们收入低的人需要帮助。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舒适安定的生活环境,现在国家有难,我们需要挺身而出,为国尽一份微薄之力!

       面对祖国需要时,王学武从不吝啬,但在日常工作中,他却十分勤俭。用过的打印纸舍不得扔掉,把背面用来验算或打印不重要的东西。有人说一张纸值多少钱呢?他说,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光是能省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营造一种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作为一名扎根于供销系统的老人,总书记的指示无疑为王学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供销合作社事业会再度走向辉煌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为供销合作社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

 

张长生同志个人先进事迹

       张长生同志是1983年进入承德市副食品总公司工作,历任售货员、采购员、商店经理等职,1997年任副食品公司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经理至今。回顾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自担任批发市场经理工作22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市场以“抓管理、助发展;抓安全、促发展”为抓手,促使市场繁荣发展、行稳致远,现果蔬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蔬菜、果品批发为主,其他农副产品批发为辅的综合性市场。2013年被全国供销总社、2016年被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并承担着市政府“菜蓝子”“果盘子”民心工程,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在维稳保市场供应上得到了省商务厅的通报表扬。随着批发市场规模扩大,经营商户增多,相应的职工的队伍也在壮大,工作任务更重了,对工作的要求会更高,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靠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真抓实干,为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表现:

       一、抓管理、增效益

       (一)狠抓管理,增加效益,根据实际情况,市场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一是整治市场秩序,菜霸果霸,社会闲散人员被相继清出市场;二是要求职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市场工作人员与经营商户有人情往来,杜绝贪腐;三是关心经营商户,帮助解决难题。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二)注重创新发展。通过去外地参观学习和公司领导的精心谋划,市场先后设立了检验检测室、监控室、电子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电子磅秤等经营服务功能。特别是电子磅秤设备的安装,打破了陈旧的手工收费,变被动收费为主动交费的良好风气,使营业收入大大提升,由过去的年收入几十万,一下子上升为年收入过百万。2019年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量13·9万吨,交易额12亿元,营业收入460万元,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经济目标任务。

       二、开拓业务、稳定经营

      (一)针对福满家、宽广等大超市自主进货,批发市场在市区市场份额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周边市场,拓展经营辐射范围,实现了数量增加、效益提高的成果。

      (二)市场精心组织货源,除来自外阜市场产地外,与市内16家农民合作社建立产销对接,保证了100多个品种蔬菜果品的供应,蔬菜果品供应量占市区总销售量的85%以上。

      (三)积极有效应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市场供应。一是积极组织货源。抽调人员挨家挨户走访商户,宣传动员做好配货工作,并积极配合商户组织货源,构建稳定可靠的产销协作关系,在疫情严重期间,每天保证运回果蔬300吨以上,可供全市人民用上三天,价格控制在与去年同期持平。二是严格管控商品来源。坚决执行“不得从疫区调入商品”的原则,建立批发市场基础数据制度,收集交易量、交易额的基础数据,及时登统台账,每天向市政府、市商务局、供销集团、供销社汇报数据,每天收集产地证明60张左右,确保蔬菜产地安全可追溯。三是加大农残检测力度。全力落实市场监管局关于农残果蔬监督各项要求,做好自检工作,每天自行抽检100个品种以上,并将检测数据录入数据库,供有关部门检查,疫情期间,日检测合格率均在99%以上,切实保证市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四是拓宽果蔬供货渠道。在北京新发地果蔬批发市场出现新冠病毒病例并封闭期间,积极组织协调各商户到周边市场,如高碑店新发地、唐山、秦皇岛、赤峰、辽宁、内蒙等地进行采购果蔬,使日库存量始终保持在300吨左右,保证了市民的日常所需;为了制约果蔬价格大幅上涨,利用以本地果蔬为主渠道组织货源,保证了市民吃的放心、吃的便宜。

       三、清正廉洁,注重形象。

       该同志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中,学党章、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反对“四风”,一直牢守廉洁这根底线,20年来,严格按照市场制度规章制度办事,不接受经营商户礼金宴请,经营户想不交费或少交费的事是决对不允许的。同时注重自身形象,坚持不喝酒,来客吃便餐;坚持不赌博;坚持除夜间值班外按时回家,使妻子满意,家庭和睦。

       四、安全生产保发展

       在安全管理上,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三项制度”执行,成立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备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商户层层签订责任书,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以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主线,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市场安全水平提高,确保安全,使市场稳固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管理,坚持“四个必须”原则,即所有进入市场的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必须携带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一切车辆必须经过检查消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保供稳价奠定强大的保障基础。

 

李相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相荣,男,58岁,中共党员, 2013年担任兴隆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相荣同志利用在供销系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满腔的工作热情,辛勤的耕耘,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使兴隆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目前,兴隆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员104户,辐射全县6个乡镇10个行政村,带动农户近1万户,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2000元。

       主要工作成效:

       (一)规范化运营。严格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规范化运作,制定了包括成员守则、专业合作社职责、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职责、理事长职责等制度,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体现合作制属性。坚持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兴隆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99%成员户为农民,按各自出资额和交易量获得二次返利。

       (三)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一家一户的土地、农产品有效整合,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围绕京津市场,建立合作社销售网点,提高了农产品市场话语权,保证了稳定的市场价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开展多项服务,切实保证成员利益。首先是培训农民成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服务;其次开展信息服务,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销售信息服务。

       (五)通过建设冷藏保鲜库,对果品进行冷藏保鲜,错开了果品销售高峰期,缓解了季节性生产与常年销售之间的矛盾,确保成员增收。

       (六)充分利用兴隆县板栗、山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有机绿色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多重销售模式。

       李相荣同志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了我县果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返回

新闻中心

为您推荐

发布信息便捷发布,快速找到买家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公众号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网站
0.6348s